2014年4月28日星期一

铜雕:林昭

(严正学作品)
  铜雕:林昭 - 王姐gz152 - wjgz152的博客
 
    林昭,苏州人。北大才女。54年,以江苏最高分考入北大新闻系。 57年被打成右派,但拒不认罪。60年以阴谋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罪被捕;62年保外,同年再次以扩充反革命罪收监,判刑20年。在狱中饱受折磨催残,林昭在狱中一次绝食苏醒后,咬破手指在监狱的墙壁,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自由颂》:生命似嘉树,爱情若丽花;自由昭临处,欣欣迎日华。生命巍然在,爱情永无休;愿殉自由死,终不甘为囚。

    1968年4月29日,因不满文革之倒行逆施滥杀无辜,被当局枪杀于上海,时年35岁。死前她留下最后血书:“历史将宣告我无罪”。

    隔日,当局来林昭家中,向家属索取枪杀林昭的子弹费。林父早年留学英国学习宪政,空怀壮志,终因爱女惨死,悲愤自尽;林母苏州名媛,抗日战争时著名的巾帼英雄,在林昭被害七年后死在上海外滩街头

 铜雕:林昭 - 王姐gz152 - wjgz152的博客
能享此殊荣的必将流芳百世
 铜雕:林昭 - 王姐gz152 - wjgz152的博客
 
   再谒林昭碑,欲哭已无泪。

    落红青苔路,寸寸肝肠碎。

    柔肩担道义,当使须眉愧。

    女儿有傲骨,瓦全安足贵!


站起来! - 王姐gz152 - wjgz152的博客
 
站起来! - 王姐gz152 - wjgz152的博客

2014年4月26日星期六

图伯特,在破碎与完整之间: 2009年3月的达兰萨拉

图伯特,在破碎与完整之间: 2009年3月的达兰萨拉: 朱瑞摄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记被失踪19年的11世班禅喇嘛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记被失踪19年的11世班禅喇嘛: 今天是这个孩子25岁的生日,却不能对他说一声“生日快乐”。因为他在年仅6岁时就被失踪了。他被称为“全球最年幼的政治犯”。他就是西藏至关重要的11世班禅喇嘛。整整19年,他就这么被公然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而世界却一直都无可奈何! 我曾写过关于班禅喇嘛的两首诗。一首...




记被失踪19年的11世班禅喇嘛


今天是这个孩子25岁的生日,却不能对他说一声“生日快乐”。因为他在年仅6岁时就被失踪了。他被称为“全球最年幼的政治犯”。他就是西藏至关重要的11世班禅喇嘛。整整19年,他就这么被公然地,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而世界却一直都无可奈何!

我曾写过关于班禅喇嘛的两首诗。一首写于1995年12月的一天,当天我原来的单位——西藏文联召开大会传达有关新班禅被党确立的文件。一首写于2005 年10月的一天,读罢BBC前记者伊莎贝·希尔顿(Isabel Hilton)著述的《寻找班禅喇嘛》一书。这两首诗由 A.E.Clark先生译为英文。在这里再次一并贴出,纪念被失踪19年的11世班禅喇嘛。

11世班禅喇嘛根敦•确吉尼玛,于1989年4月25日出生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嘉黎县,父亲名叫贡确平措,母亲名叫德庆曲珍,他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 姐。1995年5月17日,在尊者达赖喇嘛宣布6岁的他为十世班禅喇嘛转世灵童之后的第三天,他被中国当局从他的家中带走,被永久监禁在无人知道的地方。 据悉,他的母亲曾哭诉:“世界上所有的母亲中,唯有自己是最为悲哀和伤心的母亲,因为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连自己儿子的死活都无法获知。”

十二月

1、
听哪,大谎就要弥天
林中的小鸟就要落下两只
他说:西藏,西藏,正在幸福

愤怒的女孩不节食
遍地的袈裟也在变色
他们说:为了保住这条命

但那一个,啊!
滚烫的血液,滚烫的血液
谁在来世放声恸哭?

2、
乌云!崩溃!
这是我此刻的幻象

我也知道,此刻沉默
就永远沉默

千万张拉长的脸啊
请敞开心扉

那颜色尤为绛红的人
牺牲一次

因为生命之树常青
灵魂,就是灵魂

3、
更大的挫折!
万木从未有过的凋零
小人物噤若寒蝉

那样合拢的双手
却被生生斩断
要填满鹰犬的胃

啊,一串无形的念珠
谁有资格,从肮脏的
尘世,毅然拾起?

1995-12,拉萨

班禅喇嘛

如果时间可以抹煞谎言,
十年是否足够?
一个儿童长成聪颖少年,
却像一只鹦鹉,喃喃学舌,
那是乞求主子欢心的说辞!

另一个儿童,他在哪里?
他手腕上与生俱来的伤痕,
是他的前世,在更早的十年
在北京某个暗无天日的牢房,
被一付手铐,紧紧地捆缚。
而今,渺无音讯的儿童,
是否已经遍体鳞伤?!

如果黑暗有九重,
他和他,身陷的是第几重?
如果光明有九重,
他和他,神往的是第几重?
也许就在黑暗与光明的每一重
他在身陷着,他在神往着......

贡觉松!如此颠倒的人世间,
怎样的无常之苦,
竟在班禅喇嘛的身上轮回示现!

(贡觉松:佛法僧三宝)
2005-10-12,北京


December

1.
"Hear ye!" The big lie shall blot the sky,
Two sparrows in the wood shall fall.
"Tibet," he says, "Tibet is fine and flourishing!"

The furious girl will not bite her tongue.
Everywhere the monastic robe has lost its color.
They say: It's to save our skin.

But that one, oh,
The steaming blood poured out, the hot blood!
In the next life, who will grieve for him?

2.
Storm clouds! Doom!
In my mind's eye I see.

I know if I don't speak now
I'll be silent forever.

Sullen millions,
Lift up your hearts.

He was sacrificed once,
That man of deep red hue.

But as the tree of life is evergreen,
A soul is always a soul.

3.
A worse defeat!
Thouands of trees, blighted as never before.
The little folk are quiet as a cricket in the cold.

The pair of praying hands
Was chopped off
To cram the bellies of kites and curs.

Oh, that rosary unseen,
Who is worthy with a firm hand
To pick it up from the slime of this world?

December 1995, Lhasa

The Panchen Lama

If time can cover up a lie,
Is ten years enough?
A child matures into a clever youth,
But like a parrot, mumbles by rote
The phrases that will please his masters.

The other child, where is he?
The scar-like birthmark on his wrist recalls
His previous life, before, when for ten years
He sat trussed with tight handcuffs
In some Beijing cell no ray of light could reach.
What bruises mar him now,
The child no one hears from?

If there are nine levels to the darkness,
At which one are they trapped - he, and the other?
If there are nine levels to the light,
To which do they aspire - he, and the other?
Perhaps, in each phase of darkness and of light,
Where one is trapped, the other aspires.

Kunchoksum! The world's turned upside down,
That the pain of impermanence,
Of samsara, has struck home to the Panchen Lama!

12 October 2005, Beijing

2014年4月24日星期四

图伯特,在破碎与完整之间: 刘劭夫 :关于盛雪与中共记者李学江微妙关系的备忘录

图伯特,在破碎与完整之间: 刘劭夫 :关于盛雪与中共记者李学江微妙关系的备忘录: 1,李学江其人 李学江先生的中共官方身份是《人民日报》和《环球时报》驻加拿大首席记者。之前,我在跟盛雪的邮件往来和其他谈话中,我把李学江说成是新华社记者。盛雪曾几次很认真的纠正过我。现在我正式更正。不过,我不明白,盛雪为什么那么郑重其事的纠正我对李学江身份的误记;我也不明白,在政...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王力雄:无能的驻藏大臣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王力雄:无能的驻藏大臣: 改写历史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于2013年7月1日中共成立日开馆。 王力雄:无能的驻藏大臣 清王朝控制西藏的固定渠道只有一个──驻藏大臣,朝廷对西藏的权力,明文规定一律由驻藏大臣履行,清王朝对西藏的控制也大多通过驻藏大臣实现。所以,那时中国对西藏能否拥有主...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历历在目:与平汪先生的合影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历历在目:与平汪先生的合影: 平措汪杰先生于3月30日在北京医院高龄去世。第二天上午,尊者达赖喇嘛在达兰萨拉的法会上, 评价 “他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对西藏民族有着一颗赤诚之心”。而今天(4月25日)上午,中共将在八宝山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称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



历历在目:与平汪先生的合影


平措汪杰先生于3月30日在北京医院高龄去世。第二天上午,尊者达赖喇嘛在达兰萨拉的法会上,评价“他 是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同时对西藏民族有着一颗赤诚之心”。而今天(4月25日)上午,中共将在八宝山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称他 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并且,会在他的遗体上覆盖鲜红的中共党旗。事实上,平汪先生在遗嘱中有明确声明:“根本不必 在八宝山等处,稿(搞)任何遗体告别式。”

昨天,我用了几个小时找到这些照片——数年来与平汪先生的合影。第一张是2000年12月17日拍的,我自己都忘了认识平汪先生已有十三年多;最后一张是 2012年7月22日拍的,我很后悔最后一次见到他时,是去年2月间,在他刚搬过去的新居,只顾着说话,忘记了合影,其实那时,格啦(我们这么称呼他)的 身体还好。去年6月的一天,本来约定了时间要去看望他,但那天下午,我被七八个警察及国保围住,“护送”回家,长达数日,完全隔绝与外界任何人见面,以至 于我再也没能见到平汪先生,因为,他7月便生病住院,八个月后,即2014年3月30日,在北京医院去世。

此时此刻,我很想念平汪先生,耳边似乎传来他在低声而有力地唱着他年轻时写的歌曲: “起来,起来,起来/西藏的兄弟们/战斗的时刻已经来到/你们还没从睡梦中醒来吗/我们再也不能生活于/强大官员的压迫下/吃糌巴的人们,起来吧/夺取你 自己的土地/夺取政治权力”……我尊敬的平汪先生,愿您安息;愿您往生净土;若轮回,愿您来世重返雪域,为您深爱的图伯特民族成就“自家的主人”的愿力。 嗡嘛呢叭咪吽……

2000年12月17日。北京,平汪先生家。
 
2005年1月1日。北京,平汪先生家。与王力雄同平汪先生合影。
2006年12月10日。北京,平汪先生家。与朋友同平汪先生及夫人茨旦啦合影。
2008年2月24日。北京,平汪先生家。与丹增索朗啦、瑞图啦、德乾啦同平汪先生及夫人茨旦啦合影。
2008年1月间。北京,平汪先生家。与拉卜楞寺喇嘛久美、王力雄同平汪先生合影。
2011年7月21日。北京,平汪先生家。与王力雄同平汪先生合影。
2011年11月3日。北京,平汪先生家。
2012年2月4日。北京,平汪先生家。
 
2012年7月22日。北京,平汪先生家。

2014年4月22日星期二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记蒙冤入狱12年的丹增德勒仁波切

看不见的西藏~唯色: 记蒙冤入狱12年的丹增德勒仁波切: 记蒙冤入狱12年的丹增德勒仁波切 文/唯色 于2002年4月7日,在康雅曲卡(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被捕的丹增德勒仁波切,蒙冤入狱已整整十二年。据悉,65岁的丹增德勒仁波切被关押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的川东监狱。 以“爆炸案和颠覆国家罪”为名,由...

2014年4月21日星期一

中华人文15 破除举国误解、还原真实孔子

破除举国误解、还原真实孔子
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孔子居榜首

 
世界十大历史名人 孔子居榜首 - 李侠训练 - ,
  
 
①孔子(Confucius,前551-前479)。中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其学说对中国四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以及对世界文化、思想影响极大。
    ②柏拉图(Plato,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其哲学思想对世界影响很大。
    ③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马克思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④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6-1274)。意大利神学家、经院哲学家。
    ⑤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波兰思想家、天文学家,日心学说的创始人。
    ⑥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英国思想家、哲学家。马克思称他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⑦牛顿(Isaac Newton,1642-1727)。英国物理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数学家。
    ⑧伏尔泰(Fran?ois-Marie Arouet de Voltaire,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哲学家。主张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
    ⑨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哲学家、思想家。反对封建特权,主张平民应受尊重。
    ⑩达尔文(Charles Darwin,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思想家,进化论奠基人。
1982年8月27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33周年,美国各界人士在旧金山举行祭孔大典,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先生致函说:“孔子的高贵品行与伟大的伦理道德思想不仅影响了他的国人,也影响了全人类。孔子的学说世代相传,为全世界人民提供了丰富的为人处世原则。”
    1984年,美国出版了著名的《世界名人大词典》,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的首位。英国出版的《人民年鉴手册》同样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和文化名人的首位。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全世界100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
    200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议会通过决议,将孔子的生日9月28日定为“孔子日”,以纪念这位对人类教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先贤。负责起草议案的议员表示,中华民族悠远、灿烂的文化极大地丰富了美国多元文化的内涵。孔子完善的教学思想,是世界文明的宝贵财富。在加州举行这一纪念活动,充分显示该州对教育的支持和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尊重。
    “十年前美国年鉴手册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圣人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朱仁夫:《儒家人学的三维视镜》,《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5年第5期。)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首。(陈正夫:《孔子的和合思想与二十一世纪的和合精神》,《集》,第303页。)孔子为“举世公认的世界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曲阜师范大学《孔子研究丛书》序。)孔子“是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巨人之首”。(孙东元:《孔孟思想对日本民族的影响》,《孔子思想研究文集》,第64页。)“美国近年又把我国的孔子列为‘古今中外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排在第一位)。”(陈源远:《略谈孔子思想中的珍贵遗产》,《孔子思想研究文集》,第179页。)“美国出版的《人民手册》评出影响世界历史的十大伟人中,孔子荣居榜首。”


 
破除举国误解、还原真实孔子  
本文转载自衔橄榄枝的飞鸽《举国误解孔夫子 南周:还原一个真实孔子》
 
举国误解孔夫子 南周:还原一个真实孔子 - 衔橄榄枝的飞鸽 - 衔橄榄枝的飞鸽 的博客

      1月30日,南方人物周刊发表署名“秋风”的文章,表示大陆长期以来对孔子的话语断章取义,而罔顾孔子思想的基本结构,民众受到严重误导。作者几年来研读《论语》、研究西周、春秋历史后,从几个基本方面试图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
    文章称,君君臣臣的涵义与今人所理解的正好相反,它强调:君与臣民之间是契约关系,而非命令-服从关系,如果君对臣民提出契约之外的要求,臣民可以拒绝,如果君侵害了臣民的权益,臣民可以反抗;这种反抗必然会得到上天的支持,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是儒家天道主义信仰的根本要旨。而且封建制也非今人所认识的那样,而是伟大的扩展能力的社会治理体系;孔子并打开了平等之门,通过自由办学,创造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社会。
    你可能不认识的孔子
    近期,天安门广场旁边、历史博物馆北门树立了一尊面向长安街、天安门的孔子雕像。此事引起人们对孔子的关注,以及争议。在大陆,只要上过小学,都认识孔子,但孔子是什么样的人?人们的看法恐怕高度分歧:
    文章称,上了年纪、经历过文革的人很可能以为,孔子是鼓吹复辟奴隶制的反动分子。知识女性听到孔子,可能马上联想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会觉得他是个令人厌恶的男权主义者。
    而关心自由的人士听到孔子,很可能联想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会认为孔子鼓吹等级制和专制。热爱市场的人士马上会联想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会认为孔子鼓吹平均主义,据说中国的平均主义观念和制度源远流长。
    在过去十年中接受教育的年轻人很可能客气地认为,孔子是一个思想家、教育家,好像他鼓吹“和谐”,但他离这个时代似乎过于遥远而无干了。
    作者这些年来研读《论语》、研究西周、春秋历史后,形成了新认识。一幅全新的孔子形象逐渐浮现,这形象让作者本人也大吃一惊,他向各位描述这位你也许非常陌生、从来不会想像到的孔子。
    封建制:伟大的社会治理体系
    文章表示,欲理解孔子,必须正确地理解封建制。因为,孔子就生活在封建制开始松动的时代,而孔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坚守封建的理念,并将其予以转换提升。
        20世纪的理论家们所讲的封建社会,恰恰是古人所讲的封建的对立面。今人所讲的封建社会,恰恰出现在古人所讲的封建制崩溃之后,也即战国、秦。事情很明显:古人和今人中间,必有一个在撒谎。我当然相信古人,古人有什么理由欺骗两三千年后的我们?
    古人早就说了,战国以后是郡县制,西周、春秋是封建制。查阅《尚书》、《诗经》、《春秋》三传灯文献,周人自己就是这样说的。
    作者研究结论:封建制藉助一种最简单的人际关系单元组织了一个高度复杂、具有伟大的扩展能力的社会治理体系。
    设想两个自由人面对面站着,一个人俯下身来对另一个人说,我把我的人身交给你,全心服事你。是为臣。另一个人说,我接受你,也保护你,我赐给你一块土地作为你的报酬。是为君。周人把这个过程称为“策名委质”,如果是周王封建诸侯则叫“策命”。由此,这两人订立契约,形成君-臣关系。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孔子周游列国的涵义。孔子先祖是宋国的大夫,遭遇内乱,流亡鲁国。孔子虽生活于鲁国,但只要鲁侯未封赐他为大夫或委他以公室官职,他与鲁侯根本没有关系。那个时候没有什么“爱国主义”,孔子之所以愿意定居鲁国,也许仅仅因为,周王室已经衰落,“周礼尽在鲁”。其实,孔子是自由人,他可以与任何诸侯通过订立契约,建立君臣关系。
    封建君臣关系是自由人间订立的契约,这一点也决定了,君臣二人的权利-义务当然是不均等的,却是相互的。臣对君有义务,但君对臣也有义务。双方的权利-义务相互依赖。任何一方不履行对对方的义务,另一方可解除契约,甚至起而反抗。这被视为后者的一种权利。
        复礼为什么
        文章认为,孔子的历史意义,也正在于,在王权专制即将降临华夏大地的时候,坚持封建的美好原则。孔子所设想的通往优良治理秩序的方案是“复礼”,也就是复封建。
        一提到礼,有人马上想到吃人的礼教。但这个才是吃人的谎言。周代没有今天人们熟悉的法律,维系社会秩序的就是礼。这样的礼治也许是人类所能设想的最好的规则之治。
        礼是什么?礼就是西人所说的法(law)。请注意,不是律。它们不是某个至高无上的人一次性制定出来的,而是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透过实践自发形成的。其主要来源有二:第一,普遍的社会习惯,这也就是孔子说的“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的含义。第二,周的历代先王在封建诸侯时所发布的策命书和其他文诰,比如《尚书》所收的文献,被后人视为具有永恒约束力的先例,并且也转化成为习惯。
        总之,礼就是习惯法。因此,礼就像空气,无所不在。自由人间的君臣关系主要靠礼来界定和维持。至关重要的是,礼制规则是客观的,所有人都平等地受它的约束,包括君。尽管君臣的权利是不均等的,礼却平等地约束君臣。
        也因此,礼治就是自由的保障。礼为君对臣可以行使的权利划定一个界限,从而划出一片属于臣的自由空间。双方都可以根据礼向对方主张自己的权利,并自行寻找救济。其他人也可以依据礼向那些遭受损害者提供救济,惩罚侵害者。
        君君臣臣-契约关系
        与复封建相关,孔子主张“正名”,也就是让很多现代人不满的“君君臣臣”云云。关于这一点,《论语.八佾篇》中孔子说过一句意思更为清楚的话: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对封建君臣关系的性质最为精准的概括。
        孔子所说的“礼”是习惯法,它明确规定了臣对君的义务,也明确了这一义务的限度。君只能在此限度内要求臣。归根结底,这里的“忠”,不是忠于君本人,而是忠于契约所规定的义务。
        一旦君对臣的命令超出了礼所划定的合宜性之范围,臣就可以拒绝履行。孔子这句话后面其实还有一句潜台词:“君使臣不以礼,臣事君不以忠”。如果君超出法律规定的范围强行对臣主张某种权利,臣完全可以拒绝。如果君侵害臣,臣完全可以拿起武器反抗。
        孔子的言外之意,孟子后来十分清楚地说了出来:“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这样的君没有履行君的职守,也就丧失了君的名分。人民推翻桀、纣,乃是“诛一夫”,人民是按照礼制处死践踏了与人民订立契约的那个人。
        因此,按照封建原则,领主怎么样对待封臣,封臣就可以怎么样对待领主。封建君臣关系的这一基本伦理恐怕正是孔子所树立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儒家根本原则的社会背景。孔子将理想的封建君臣关系予以抽像化、普遍化,确立为处理所有人际关系的一般性伦理原则。
        因此,君君臣臣的涵义与今人所误解的正好相反,它强调:君与臣民之间是契约关系,而非命令-服从关系。如果君对臣民提出契约之外的要求,臣民可以拒绝;如果君侵害了臣民的权益,臣民可以反抗。这种反抗必然会得到上天的支持,因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这是儒家天道主义信仰的根本要旨。
        打开平等之门
        文章表示,作为孔子最重要思想贡献的仁,也与封建的君臣关系有一定关系,但孔子对其作了平等主义的超越。
        封建君臣双方的权利-义务是相互的,彼此都把对方当成自由而有尊严的人来看待,相互以礼相待,尊重对方的权利,履行对对方的义务。而《中庸》所记孔子的一句话最为精练地呈现了“仁”的内涵:“仁者,人也。”汉代大儒郑玄注曰:“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也即,人相互把对方当成人对待。
        由此也立刻可以看出,孔子突破了特定的君臣关系,而从“人”的角度讨论“以人意相存问”。孔子希望所有人对待所有人都以对方是跟自己一样的人那样。经由这样的转换,平等之门被孔子打开了。
        阿克顿爵士说过,封建制是自由的,但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缺陷:等级制。孔子坚持复礼,也即坚守封建的自由。但他也意识到礼制的等级性,并注意到有人利用强势地位强制他人。因而,孔子同时提出仁的理念,把所有人置于一般的人的地位,从而,自由的人也获得了普遍的平等。
        当然,人们立刻会提出两句话,证明孔子或者儒家坚持等级制。首先是《论语》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通常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思当然是鼓吹愚民政策。但其实,这句话应标点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或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郭店楚简《尊德义篇》中几句话正好为此做了注解:“尊德义,明乎民伦,可以为君”。“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凡动民必顺民心,民心有恒,求其永 ”。民自有其意,意愿和意志,君必须秉持民意而行。如果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民,强民所难,成为人民的敌人。所谓“知之”,就是教养之。这与《论语》重“ 教”、重“学”的精神相一致。
        证明孔子主张等级制的另一依据是《礼记曲礼》中的一句话:“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礼仪是繁琐的,也需要各种物品。庶人花费不起,所以不能要求庶人履行这些礼仪。至于刑不上大夫,意思只是说,对大夫不能仅靠刑罚来治理,首先应当以礼仪约束他们。而一旦他们违礼,也照样予以惩罚,古史清清楚楚地记载贵族被流放、被关押、被判处死刑的事情。
        由此可以看出,说孔子愚民、歧视,均源于对孔子的话语断章取义,而罔顾孔子思想的基本结构。仁和礼是孔子观念的核心,仁的根本含义是人人平等相待,孔子也在实践这一点,这就是“有教无类”。
        自由学术的创造者
        人们常常说,孔子让学术流入民间。其实,在孔子之前没有专业的学术。封建时代的君子都是通才,拿起剑戟可以打仗,放下武器可以管理领地,还可以在聚会场合吟诗赋乐。那个时代已经有了周易、诗、书等经书,但没有人想到从事学术活动。上古的文献构成礼法,它们是贵族的生活本身,而不是研究的对象。
        因缘际会,孔子创造了学术。孔子一直寻找参与封建治理的机会,最终学术成为他的志业。孔子有意识地整理上古文献,不是为了自家的治理,而是为了传承文明。他对实践中的礼法进行了思考,由此创造出了带有哲学色彩的思想。在整理文献和论述思想的过程中,他创造出了学术。
        教育也就随着学术而诞生了。拜封建制之赐,孔子所从事的学术和教育事业都是自由的。在封建制下,每个人通过君臣契约,被礼制划出一片自由活动的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他的活动不受干预。没有人会疯狂到去干预别人的事情,只要别人没有违反礼法。孔子就拥有这样一个空间。
        生活在今天的中国人,想像孔子的活动,就会感叹,那是一个奇迹。孔子可以自由地收集文献,整理文献。孔子可以自由地收留弟子,教育弟子。他的所有这些学术、教育活动,没有受到过任何人的干预。孔子可能是落魄的,但他是自由的。
        于是,孔子的身上渗透着自由。他也对这个自由进行了反思与抽像。自由让孔子的生命力向上而挺拔,让他雍容而温和,自由让孔子天真而纯粹。其实,在春秋时代有很多这样的君子,孔子最为典范。今人如欲寻找理想人格的典范,孔子就是。
        民间社会的构造者
        文章认为,孔子通过自由办学,也创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间社会。封建的治理秩序是没有政府与社会之分。准确地说,在孔子之前的时代,政府和社会这两样东西都不存在,因而也就不存在政治,不存在权力这样的东西。
        到孔子时代,封建秩序严重松动。有些强势大夫开始具有权力意识、政治意识,他们开始从事构造政府的工作。这些努力在孔子之后持续,到战国时代,中国形成了王权制政府,出现了官僚制、郡县制--这些东西不是到了秦始皇时才有的。
        熟悉现代历史的人们都会知道,一旦政府出现,则人民为了保卫自己,就必须构造社会。如果出现了一个政府,而人民处于原始状态,那就不可能对政府的权力构成约束,政府就可以为所欲为,人民必然成为权力的工具。人民要保卫自己,就必须组织起来。人只有组织起来,结成会社,才形成社会。社会就是会社的联合体。
        在春秋战国时代,由于工商业不够强大,没有有效组织起来,并没发展出欧洲的“市民”社会。万幸的是,有孔子,有孔子创造的学术和教育,中国出现了另外一个社会,这就是儒者、士人组成的会社。
        在此后两千多年历史中,坚持孔子理想、具有道德理想精神的真儒者,活跃在政府之外,他们思考“道”,维持着一个判断权力之正当性的超越性标准。他们“志于道”,成为专横权力的批判者、抗争者。概括而言,他们构成了一股宪政主义的力量。这些历史说来话长,就此打住。
        从上面几个角度重新发现了孔子之后,作者相信了古人的说法:孔子是圣人。他是今人思考和追求人的尊严与优良治理的出发点。